
蔡鎮澤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3 年出生於台灣南投。
專長油彩繪畫,一直關注於人與環境的生活模式。2016 年獲得第四屆鴻梅新人獎、以及 2017 年全國美術展入圍,2018 年受邀池上藝術村當駐村藝術家。 歷年創作是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及感受,提出人跟自然共生的狀態,試圖去探討被人習以為常的環境,用抽象化的手法,暗示我們對自然的美好想像常是一廂情願,創作也以另一角度去呈現自然的生命力,與突破束縛及規則的無理之姿。
連接至個人頁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
蔡鎮澤_自然生成1 油彩 三張組件 162x112cm 2017

蔡鎮澤_自然生成2 油彩 三張組件 162x120cm 2017

蔡鎮澤_自然生成3 油彩 三張組件 162x112cm 2017

蔡鎮澤_自然生成123 油彩 三張組件

蔡鎮澤_施工中注意之二 91x60.6 2017

蔡鎮澤_施工中注意之一 91x60.5 2017

蔡鎮澤_對我生財 194X130 2018

蔡鎮澤_25日路邊 80x53 2017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 組圖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1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2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4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5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6 油彩 金箔22.5x15cm
范思琪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83年生於台灣桃園,現創作和居住於新竹
創作對我來說,是個神秘、難以描述的過程。創作到底是什麼?我選擇用心來尋找答案。這個旅程沒有繁複厚重的行囊,一切從簡,緊隨初衷。旅程中,畫線條是認知它的方式,在動靜的節奏裡,和它相遇,用身體和它對話。現在探索旅程已經行走幾年,因為它,讓快速流動的世界,慢了下來,讓我看到自己和世界,並重新找到連結世界的方法。這裡沒有追趕,沒有落後,只是自在地在世界的節奏裡行走。
我認為作品的產出是,創作者如運動員般,對創作狀態的維持,及對創作媒材的熟悉應用。目前希望解決創作媒材遇到的問題,也想挑戰自己,在創作上作個完整的呈現。因此2017年創作計畫,將朝媒材再研究和個展準備方向進行。
連接至個人頁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
范思齊_旋 08 40 x39.5 含框55x52x4.5 2015

范思琪_隨筆01文 56 x 76 x 2 2017

范思琪_隨筆01圖 56 x 76 x 2 2017

思琪_隨筆02文 51.5 x 66 x 2 2017

思琪_隨筆02圖 51.5 x 66 x 2 2017

范思琪_隨筆03文 56 x 76 x 2 2017

范思琪_隨筆03圖 56 x 76 x 2 2017

范思琪_習作一 57x77 2017

范思琪_習作三 57x77 2017

范思琪_習作二 57x77 2017
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 文 24 x 17 2018
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 圖一 31 x 50 2018
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 圖二 31 x 50 2018
文-24-x-17-2018-scaled.jpg)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(二)文 24 x 17 2018
圖-38.5-x-50-2018-scaled.jpg)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(二)圖 38.5 x 50 2018
陳柏源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4年生於台南,現就讀於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。曾獲 2020 雅逸新銳獎優選、第4屆鴻梅新人獎、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等,亦是 《裸樹與非雲》一書之作者。因父母工作的關係, 從小旅居國外並在印度及泰國留學長達10年, 藝術創作也在三地之中,以樸實的文化節奏逐步走向繪畫領域。 並在國內外等藝術家的指點下,以慢工細活的態度, 發展出氣質獨特的「非 雲」創作與觀念。
個人網站http://woshichenpoyuan9. wixsite.com/powelcome/ collection
連接至個人頁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張如安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2年生於桃園,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碩士畢,曾於布拉格Umprum留學。2012年至今在臺灣、澳門、廣州、藝大利等地有多場展出,作品被收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、王陳靜文基金會、有章藝術博物館等,曾獲鴻梅新人獎、台灣美術獎油畫類銀牌、青年藝術家典藏等獎項。
目前創作者以多向度的創作發展為主,創作主軸以「犬」圖像的歷史脈絡以及現今的人犬關係,為創作文本。目前發展「互相轄制的權力關係」運作為犬圖像承載的內容。
連接至個人頁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張庭甄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創作面向從觀察自然景物,到逐漸萃取其中特性,最後轉化成個人語言的闡述。
現今察覺世界的組成方式,如同圖層建構般,是透過層層堆疊的方式,最後成為呈現在眼前的世界樣態,藉由海覆蓋形成的空間性,波紋持續綿延、推進產生的時間性,探究在這表層之間,觀察到可見與不可見的形貌。
連接至個人頁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蔡鎮澤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3 年出生於台灣南投。
專長油彩繪畫,一直關注於人與環境的生活模式。2016 年獲得第四屆鴻梅新人獎、以及 2017 年全國美術展入圍,2018 年受邀池上藝術村當駐村藝術家。 歷年創作是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及感受,提出人跟自然共生的狀態,試圖去探討被人習以為常的環境,用抽象化的手法,暗示我們對自然的美好想像常是一廂情願,創作也以另一角度去呈現自然的生命力,與突破束縛及規則的無理之姿。
連接至個人頁

蔡鎮澤_自然生成1 油彩 三張組件 162x112cm 2017

蔡鎮澤_自然生成2 油彩 三張組件 162x120cm 2017

蔡鎮澤_自然生成3 油彩 三張組件 162x112cm 2017

蔡鎮澤_自然生成123 油彩 三張組件

蔡鎮澤_施工中注意之二 91x60.6 2017

蔡鎮澤_施工中注意之一 91x60.5 2017

蔡鎮澤_對我生財 194X130 2018

蔡鎮澤_25日路邊 80x53 2017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 組圖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1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2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4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5 油彩 金箔22.5x15cm

蔡鎮澤_被我養死了6 油彩 金箔22.5x15cm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范思琪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83年生於台灣桃園,現創作和居住於新竹
創作對我來說,是個神秘、難以描述的過程。創作到底是什麼?我選擇用心來尋找答案。這個旅程沒有繁複厚重的行囊,一切從簡,緊隨初衷。旅程中,畫線條是認知它的方式,在動靜的節奏裡,和它相遇,用身體和它對話。現在探索旅程已經行走幾年,因為它,讓快速流動的世界,慢了下來,讓我看到自己和世界,並重新找到連結世界的方法。這裡沒有追趕,沒有落後,只是自在地在世界的節奏裡行走。
我認為作品的產出是,創作者如運動員般,對創作狀態的維持,及對創作媒材的熟悉應用。目前希望解決創作媒材遇到的問題,也想挑戰自己,在創作上作個完整的呈現。因此2017年創作計畫,將朝媒材再研究和個展準備方向進行。
連接至個人頁

范思齊_旋 08 40 x39.5 含框55x52x4.5 2015

范思琪_隨筆01文 56 x 76 x 2 2017

范思琪_隨筆01圖 56 x 76 x 2 2017

思琪_隨筆02文 51.5 x 66 x 2 2017

思琪_隨筆02圖 51.5 x 66 x 2 2017

范思琪_隨筆03文 56 x 76 x 2 2017

范思琪_隨筆03圖 56 x 76 x 2 2017

范思琪_習作一 57x77 2017

范思琪_習作三 57x77 2017

范思琪_習作二 57x77 2017
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 文 24 x 17 2018
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 圖一 31 x 50 2018
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 圖二 31 x 50 2018
文-24-x-17-2018-scaled.jpg)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(二)文 24 x 17 2018
圖-38.5-x-50-2018-scaled.jpg)
范思琪_呼吸的形狀(二)圖 38.5 x 50 2018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陳柏源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4年生於台南,現就讀於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。曾獲 2020 雅逸新銳獎優選、第4屆鴻梅新人獎、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等,亦是 《裸樹與非雲》一書之作者。因父母工作的關係, 從小旅居國外並在印度及泰國留學長達10年, 藝術創作也在三地之中,以樸實的文化節奏逐步走向繪畫領域。 並在國內外等藝術家的指點下,以慢工細活的態度, 發展出氣質獨特的「非 雲」創作與觀念。
個人網站http://woshichenpoyuan9. wixsite.com/powelcome/ collection
連接至個人頁

陳柏源_紅茶與綠茶65x90 2017

陳柏源_品韻II 55x85 2017

陳柏源_下午茶的遊戲 55x150 2017

陳柏源_一杯紅茶的故事 55x45 2017

陳柏源_午茶後的遊戲 55x55 2017

陳柏源_書寫葉子的故事 50x65 2017

陳柏源_玻璃茶與紫砂壺2 120x40 x2 二件一組 2017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張如安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2年生於桃園,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碩士畢,曾於布拉格Umprum留學。2012年至今在臺灣、澳門、廣州、藝大利等地有多場展出,作品被收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、王陳靜文基金會、有章藝術博物館等,曾獲鴻梅新人獎、台灣美術獎油畫類銀牌、青年藝術家典藏等獎項。
目前創作者以多向度的創作發展為主,創作主軸以「犬」圖像的歷史脈絡以及現今的人犬關係,為創作文本。目前發展「互相轄制的權力關係」運作為犬圖像承載的內容。
連接至個人頁

張如安_關係的向度 100x100 2017

張如安_關係的維度 100x100 2017

張如安_Stage The Cuteness 112x145.5 2017

張如安_曠野的呼喚- Genesis 1 60x60 2017

張如安_曠野的呼喚- Matthew4 60x60cm 2017

張如安_曠野的呼喚- John 4 60x60 2017

張如安_The Mandala of Pure Breed Dogs 40.5x31.5 2017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張庭甄
第四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創作面向從觀察自然景物,到逐漸萃取其中特性,最後轉化成個人語言的闡述。
現今察覺世界的組成方式,如同圖層建構般,是透過層層堆疊的方式,最後成為呈現在眼前的世界樣態,藉由海覆蓋形成的空間性,波紋持續綿延、推進產生的時間性,探究在這表層之間,觀察到可見與不可見的形貌。
連接至個人頁

張庭甄_海面-覆蓋 III 116.5x91 2016

張庭甄_海面-覆蓋 IV 116.5x91 2016

張庭甄_海面-覆蓋 VIII 130x90 2017

張庭甄_海面-覆蓋 IX 65.5x50 2017

張庭甄_海面-覆蓋 X 162x115 2017

張庭甄_海面-覆蓋XIII 91x60.5 2018

張庭甄_海面-覆蓋 XIV 91x60.5 2018
Related Posts相關文章
閱讀更多
其他年度展覽
Menu
Menu